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30章 第 130 章

關燈
第130章 第 130 章

“奉孝覺得我昭國的酒如何?”

楊秋的突然出聲讓郭嘉終於從美人的身上回過了神, 他舉起手中的酒杯,整個人吊兒郎當地倚靠在旁邊的憑幾上,面帶陶醉地吟唱了起來。

“南有嘉魚,烝然罩罩, 君子有酒, 嘉賓式燕以樂……”

這是詩經裏面一首很歡快《南有嘉魚》, 郭嘉的表現證明他很滿意現在的美酒佳肴,楊秋笑著拍了拍手。

“呦呦鹿鳴, 食野之蘋。我有嘉賓, 鼓瑟吹笙……想來今日美酒奉孝已然淺酌, 但有一種美酒, 乃是我昭國工匠新制而成,奉孝可有興致嘗上一嘗?此美酒名曰凜冬, 別有一番獨特滋味。”

這話剛剛說完,旁邊伺候的人已然將美酒端在郭嘉面前的餐桌上,那* 美酒是用精致的白陶瓷酒瓶裝著,看著就有一番奢華精致的感覺。

郭嘉還真沒在昭國聽說過凜冬這種美酒, 他來於昭國到來已有一月以上, 大街小巷都已經被他游覽過。

凡是出名的美酒,他也都已經嘗過,這種美酒有什麽特殊的嗎?值得昭王特地專門拿出來。

“既是大王所邀,想必凜冬滋味非凡,嘉暫且一嘗……”

這話說完, 旁邊人已經在精致的金杯上倒上了一杯美酒,濃郁的酒香逸散了出來, 郭嘉的眼睛瞬間就亮了起來,這酒絕對非比尋常。

“奉孝, 請!”

楊秋在首座上拿起自己手中的酒杯一飲而盡,奉孝看著昭王這個樣子,自然覺得眼下還沒到互相試探的時候。

畢竟請他喝酒,難道還能有什麽特殊的嗎?

於是他拿著這杯酒一飲而盡,下一秒,郭嘉整個人臉色通紅,整個人劇烈地咳嗽了起來……荀諶在旁邊不忍直視的別開了眼睛。

這酒其實不是新制而成,它有另一個名字,還是昭王親自所取的燒刀子。

這是一種烈酒,荀諶當初喝過一口,就覺得以後必須要避而遠之了,因為他實在是忍受不了這種喝酒的感覺,喝一口就感覺整個喉嚨仿佛燒起火似的。

那時他甚至覺得這種酒賣不出去,但是昭王卻很肯定,這種酒一定會受到那些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歡迎。

果然,不到幾年,草原上那群貴族每年過來購買的重大物資之一,就是燒刀子這種烈酒。

這種酒能讓他們每年在草原上掙取大量的金錢,甚至可以和茶葉、食鹽相媲美,足以證明這種酒有多受游牧民族的歡迎。

當時荀諶還覺得奇怪,楊秋親自解釋過,游牧民族在草原上常年經受寒冷,喝這種烈酒能夠讓他們的身體快速暖和起來,有助於抵禦北方寒冷的氣候。

而漢人這邊流行的葡萄酒,還有其他度數比較低的美酒,其實在草原上是不受歡迎的。

所以當大王說出凜冬這個詞之後,荀諶一眼就猜透了大王準備的是什麽酒,果然,一旁的郭嘉已經被辣得眼淚都流了出來。

“奉孝覺得,此酒如何?”

把人捉弄了一番的楊秋沒有任何愧色,甚至還笑著問出了這句話。

郭嘉到現在依然嗓子火辣辣的,他是真的沒有想到這世上竟然還有這種酒。

畢竟以東漢的技術水平,其實大部分人喝的酒都只有幾度,超過十度的甚至都找不到。

而喝酒的人群主要是士族豪強,畢竟窮苦人也喝不起酒,而這群人喝酒講究的是一個微醺狀態。

也就是說他們並不喜歡度數高的酒,就喜歡度數低的酒,喝起來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。

“大王可是故意捉弄於嘉?然大王可知,士可殺,不可辱!昔日晉侯使郤克征會於齊。齊頃公帷婦人,使觀之。郤子登,婦人笑於房。獻子怒,出而誓曰:所不此報,無能涉河……今日大王戲弄於我,可知後果?”

這個故事講的是晉國大夫郤克出使齊國的時候,因為身有殘疾被其齊國君主宴請戲耍,還被齊國君主的母親嘲笑。

這讓郤克特別憤怒生氣,發誓要報覆回來,後來他又游說晉國出兵伐齊,並且會同了魯衛兩國的軍隊,最後直接和齊國兵戎相見,導致齊國戰敗。

郭嘉的這番言語明顯就是意有所指,但楊秋卻覺得,這是郭嘉在主動試探了,兩個人見面這麽久了,總應該試探一下彼此的深淺了。

“郤克蒙羞,立誓報覆。然齊國願出兵,僅是因齊魯之爭罷了,與郤克所受之辱實無關聯。

國與國間之戰事,向來皆為地緣政治利益之爭。今日奉孝至此,吾已呈上美酒佳肴,而奉孝卻沈醉於美酒歌舞之中,似欲觀吾是否動怒,能容忍至何時。

但世間諸事,過猶不及。

若欲試探於吾,寡人倒是想與奉孝講一則小故事……數人飲之而不足,一人飲之則有餘,請於地上畫蛇,先成者飲酒……”

郭嘉講了郤克受辱的故事,楊秋就給郭嘉講畫蛇添足這個故事。

言下之意就是別演啦,早就看清楚你的把戲了,現在看膩了,趕緊給我回歸正題。

聞弦歌而知雅意,郭嘉自然明了昭王的意思。

有事兒說事兒,有問就問,不用再試探了,放蕩不羈不重禮儀,在這昭國根本就不算事兒。

“禮法並舉,如此才能治國,嘉素來離經叛道,不容於世俗,大王若是日後長久生厭可如何?”

離經叛道?難道郭嘉沒發現,他的離經叛道在昭國真的是小巫見大巫。

楊秋此刻都忍不住笑出了聲,一旁的荀諶也露出了笑容。

“奉孝可知,在昭國,有些工坊規定必須剪發方可入內勞作,緣由何在?只因長發易帶來危險,可能致使工匠頭發卷入木械之中。

而於軍隊之中,將帥倡導麾下兵卒剪發,倘若工匠、兵卒皆能達此程度,其提拔速度更為迅捷,且會有所獎賞。

奉孝以為,衣衫不整,行坐散漫,在昭國可還能稱得上是離經叛道?”

此言一出,郭嘉難得露出了一絲怔楞之色,好家夥,他覺得他在這世上算得上是不走尋常路,非常離經叛道了。

沒想到一山還比一山高,這昭國居然都提倡剪發了!

頭發意味著什麽?從周禮開始,身體發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這觀念早就已經深入人心了,上至貴族下至平民,沒有人敢在孝這方面做文章,連他也不敢。

但是昭國就敢,果然是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。

當然,剪發這種事情肯定是不能強行的,至少在文官這裏,暫時就還不太行得通,楊秋也沒有強求。

她主要先在工坊還有軍隊裏面實行,工坊原因就很簡單了,有時候是因為裏面的機械太多,長頭發留著確實很危險。

有些則是因為食品衛生安全問題,長頭發不合適,至少要戴個帽子。

而軍隊裏面提倡剪發,原因實在是太簡單了,當然是衛生問題。

就這個年代的衛生條件,哪怕能夠宣傳各種衛生知識,但也不可能做到天天洗澡天天換洗,如果再加上長頭發,跳蚤虱子簡直到處亂飛。

提倡剪短發,可以減少寄生蟲,尤其是跳蚤虱子的傳播。

畢竟長頭發實在是這幾種東西的絕佳寄生場所。

後來的魏晉名士,曾經有一部分崇尚懶臟,怪,狂。

那是一邊磕著五石散,一邊在平地上面發瘋,一邊還不斷的扯著身上的虱子跳蚤,這已經是平常事兒。

楊秋現在還不適合剪短發,那會嚇到太多人。

但她頭發也不是很長,至少細心人就能發現她的頭發好像就是長不長,那自然是因為經常剪了。

這種事情大家私底下都有默契了,可不會鬧到她面前來給她勸誡一番:大王,你的頭發不能剪。

畢竟昭國現在沒有言官這個系統,楊秋也根本沒有建立,所以下面的人有想法,也根本沒有渠道來到她面前勸諫。

“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……嘉今日實在是班門弄斧,見識淺薄。”

說完這話,郭嘉主動給自己重新倒了一杯烈酒,然後一飲而盡。

這一次因為有所準備,所以郭嘉並沒有劇烈咳嗽,只是依然被烈酒燒得滿臉通紅。

楊秋見此,她主動提出了邀請。

“人生天地之間,若白駒過隙,忽然而已。

奉孝既然崇尚自由,何不留在昭國,與吾等一同構建一個全新世界。

待到那時,奉孝之所言所行,諸君只會讚一聲名士風流,又豈會言其離經叛道?”

掌握了規則的制定權,那麽其所言所舉就是人人效仿的名士風流,又何必憂心為世所不容呢?

當然,郭嘉應該沒有這種憂慮,但他的想法應該只是自己想過什麽樣的生活是他的自由,別人想過什麽樣的生活那他也不會幹涉。

他喜歡的散漫並不需要別人也遵守。

而楊秋是要拉他入夥,改變這個世道的規矩,郭嘉自然也聽懂了,他的眉目之間不再帶著輕慢之色,反而開始陷入了思索之中。

“自周禮確立以來,歷經春秋至秦漢,皆以聖人智慧治理天下,禮儀忠孝已然奠定這世間規矩,世世代代,後人相繼傳承。

大王若欲改變此世道,談何容易?”

在昭國待了這麽久,就算不能查看到昭國的秘密武器秘密工坊。

但就憑借市面上繁華的商賈,鄉裏之間紅潤健康的庶民,都能看得出來昭國如今的強大。

這樣的強大依托於昭國精銳的兵卒,強大的軍事,也依托於昭國年年豐收的農事。

如此,昭國的商賈才能興盛起來,才能藏民於富,讓百姓漸漸走上溫飽穿暖。

可是,這樣的富裕又能持續多久呢?昭國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方法治理這個天下,將以前的禮法規矩似乎都要拋去,那麽未來動亂起來又將怎麽辦?

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,拋卻以前等級森嚴的禮法,只要楊秋這位昭王出事,昭國動亂的幾率比外面要大得多。

郭嘉自己是崇尚自由,性子也放蕩不羈又散漫,但若是全天下的人都這樣,那麽天下之人,還懂得尊卑禮儀嗎?還能夠安心的接受統治嗎?這是郭嘉所懷疑的問題。

他毫不懷疑昭國能通過目前的手段越來越強大富裕,但未來昭國會變成什麽樣子,實在是讓人無法想象,至少郭嘉能看出很多動亂的根源。

其實這也沒錯,無數個封建王朝建立,都會總結前朝失敗的原因。

有的歸咎於後宮幹政,所以直接讓後宮的女人不要幹政,有的歸咎於宦官幹政,於是後來又開始控制宦官……

再後來又發現武將權力太高,所以直接來了個軍事閹割歧視武將。

因此,後來的王朝就不斷打補丁,仿佛只要將歷史上動亂的根源堵塞起來,王朝就能夠千年萬年了。

所以後來的體制就變得越來越僵化,到最後把自己變成了一頭怪獸,僵化到差點亡國滅種。

“那麽奉孝是覺得昭國走不到勝利,還是覺得昭國走到勝利之後,未來依然會走上動亂滅亡?”

這話問得很直接,郭嘉如今和這位昭王打了這麽久的交道,也發現了這位昭王做事兒頗有些直來直往。

因此,郭嘉的回答也很幹脆。

“天下諸人,皆有私利,大王若改變了世道的規矩,建立了新的王朝,但天下的士族卻沒有享受到更多的利益,未來這群人必定會恢覆舊制。

大王所做的改變,也許只會消失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之中,猶如王莽舊事,許是曇花一現……”

這意思也很明顯,郭嘉認為,就算昭國能夠在一時的強盛之中問鼎天下,建立新的王朝。

但若是天下之人覺得自己得到的利益要比以前的制度少,一旦楊秋不能掌控天下,又或者楊秋已經逝去。

這天下的人必定會恢覆舊制,也就是說新的動亂生起。

這倒是思考的非常深刻,強行的進步若不能適應當下的經濟體制,必然是會倒退回去的。

所以楊秋還是準備的稱帝,而不是搞更先進的制度,因為生產力關系不匹配,郭嘉雖然不懂這句話,但他顯然方向已經考慮對了。

所以有生之年必須要提升科技,不把生產力關系改變,郭嘉的擔憂是必定會發生的。

那麽,該如何解答郭嘉這一個問題呢?

這也許關系到能不能將這個人留下來,這個回答至關重要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